配音:大山里的歌声
大山里的歌声 口导一:2011年8月18日,来自北京68岁的老人邓小岚,经过7个多小时的颠簸来到了大山深处的河北省阜平县马兰村,给这里的孩子们上音乐课。每次孩子们都会在车站迎接她。 现场: 配音:邓老师大的到来,让整个马兰村沸腾了起来,只要听说邓老师来了,附近的村民孩子都会赶过来,围坐在一起举行一场家庭音乐会,这个夜晚歌声响彻整个村庄. 现场: 配音:第二天一早,马兰村的孩子们纷纷赶往马兰小学上音乐课。 现场: 口导二:来上课的大多是马兰村的小学生最大得孩子也刚上初中,这些孩子具备了一定的乐理基础,他们各自拿着自己的乐器,这些乐器都是邓小岚的亲朋好友捐赠过来的。 现场: 配音:课堂上邓老师叮嘱孩子们回家后自己加强练习,下课后孩子们也舍不得离开,他们聚在教室周围自由地弹唱。 现场: 配音:自从有了音乐孩子的业余生活丰富了来起来,大山里的孩子从前都是满山遍野地玩耍,现在他们可以安静地坐下来和自己对话。 现场: 配音:炎热的午后,孩子们在树林里自由练习,这些孩子两年前还不识谱,而现在他们可以流利的弹奏出世界名曲。晚上邓小岚独自住在和教室相连的一间不到十平方米的房子里,八年来她一直住在这里,邓小岚之所以衷情于马兰,坚持八年教孩子音乐,是因为马兰是邓小岚出生的地方,也是他父亲邓拓事业开始的地方。从1937年到1948年整整十年间邓拓在马兰村,主持出版《晋察冀日报》这也是《人民日报》的前身,抗日战争时期,日寇对晋察冀边区,进行疯狂扫荡,19位马兰村民为掩护报社同志,而惨遭杀害史称“马兰惨案”邓小岚就出生在那一年的报社突围中。为了纪念马兰牺牲的村民,邓拓曾写下诗词《题马兰烈士墓》后来经由邓小岚作曲孩子们传唱,回荡在马兰的上空。 现场: 配音:2004年,当邓小岚退休,重返马兰时,她惊讶地发现,这里的孩子连儿歌都不会唱,甚至国歌都唱不全,这让邓小岚非常触动。邓小岚从小喜欢音乐,小提琴达到专业水平,所以邓小岚决定用自己的力量将音乐带进这座村庄。 同期: 配音:八年来邓小岚的学生,由最初的6名增加到了80多名,乐器涵了弦乐,管乐键盘等,马兰小乐队正式成立。 现场: 口导三:现在邓小岚不再是孤军奋战,她的朋友音乐人阿里北京电影学院学生桂石也加入了她的队伍中,他们为孩子们的歌声打动也钦佩邓小岚八年来的付出。 同期: 配音:在马兰众多的孩子中,他们惊喜地发现了一个乐感极强的孩子孙沛栋,这一天桂石正教他一首新歌《马兰童谣》。 同期: 配音:孙沛栋小名龙龙他从小喜欢唱歌,可是学校里并没有开音乐课,直到邓老师的到来龙龙的音乐潜质才显现了出来。 同期: 配音:龙龙性格内向,自从有了吉他这个最好的伙伴他变的更加安静。 同期: 配音:吉他给龙龙带来了快乐,还影响了他的父母龙龙妈妈在家务农爸爸开面包车,一家人最大的乐趣就是茶余饭后坐在一起自由地弹唱。 现场: 配音:音乐让龙龙一家充满了欢乐,啊里还特意为他们一家写了一首歌。 现场: 配音:吉他伴随着龙龙,度过了很多不开心的时刻,他成天抱着吉他爱不释手,他家的小院从早到晚都传出美妙的吉他声。 同期: 配音:那一刻,加州旅馆来到马兰小院,西方经典音乐渗透到山村孩子的内心,现在乘着歌声的翅膀龙龙展开了他的音乐梦想。 同期: 配音:对龙龙来说,音乐不一定是今后谋生的职业,但一定是一生的朋友。 现场: 配音:现在马兰村很多家庭都受到音乐的熏陶,音乐虽然不能使孩子们摆脱贫困,但却能使他们成为精神上的富有者,现在邓小岚还会一直做下去继续将音乐传递。 现场: 口导四:邓小岚希望在过几年,能开一场深林音乐会,当孩子们长大无论他们从事何职,境遇如何他们会发现少时的音乐启蒙,将是他们一生的财富。 |
Tags:
责任编辑:admin
我来说两句
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
新闻48小时评论排行
新闻图片推荐